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(記者于祥明)2023年春運2月15日收官。交通運輸部、國家民航局、國鐵集團等多方發布統計數據顯示,民航、鐵路、公路運輸業全線恢復。
全社會人員流動量超47億人次高速公路小客車流量創歷史新高
(資料圖片)
交通運輸部初步匯總測算,2023年春運40天,全社會人員流動量約47.33億人次。其中,營業性客運量約15.95億人次,比2022年同期增長50.5%,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53.5%,鐵路、公路、水路、民航分別發送旅客3.48億、11.69億、2245.2萬和5523萬人次,分別比2022年同期增長37.4%、55.8%、37.1%和39%,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5.5%、47.5%、55.1%和76%。全國高速公路小客車流量累計11.84億輛次,載客量約為31.38億人次,比2022年同期增長18.6%,比2019年同期增長17.2%。
據分析,今年春運呈現的特點之一,是高速公路小客車流量創歷史新高。數據顯示,春運期間自駕出行人數創歷年最高,1月27日(正月初六)高速公路小客車流量達6029.1萬輛次,為歷史峰值。
民航旅客恢復至疫情前近八成
今日上午,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商可佳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,自1月7日至2月15日,春運40天,民航運輸旅客5523萬人次,日均客運量138萬人次,同比去年春運增長39%,恢復至疫情前(2019年)的76%。
民航系統保障航班53.6萬班,日均1.3萬班,同比增長15%,恢復比例超過八成。從單日旅客運輸量看,1月27日(正月初六)達到179萬人,創下自2021年5月6日以來時隔631天后的行業單日新高。
從機場方面看,旅客吞吐量恢復到2019年春運同期90%以上的有66個機場,其中54個機場恢復比例超過100%。
從熱門航線看,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、三亞、成都等城市間航線需求旺盛,北京-三亞、廣州-上海、深圳-成都等15個客運量排名靠前的航段客座率超過85%。
另外,從上周(2月6日-12日)實際執行的航班情況來看,我國已經恢復與58個國家間的客運定期航班,98家中外航空公司共執行795班,比“乙類乙管”政策發布前一周(1月2日-8日,482班)增長65%。
商可佳表示,換季后,隨著國際公商務人員往來和旅游、留學等市場的逐步恢復,航空公司尤其是外航的航班運力調整也將逐步到位,國際航班量有望進一步增加。
鐵路春運同比增加9473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85.5%
記者從國鐵集團獲悉,為期40天的2023年鐵路春運圓滿收官,呈現客貨兩旺態勢,累計發送旅客3.48億人次,同比增加9473萬人次、增長37.4%,日均發送870萬人次,恢復至2019年85.5%,其中有11天單日旅客發送量超千萬,鐵路客流實現大幅回升;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4.15億噸,持續保持高位運行。
國鐵集團運輸部相關負責人介紹,春運40天,全國鐵路日均開行旅客列車9410列,比2019年同期增長6.8%,單日最高開行旅客列車10700列,較2019年春運同期增長14%;共開行夜間高鐵列車2990列,較2019年春運同期增加845列。
(文章來源:上海證券報·中國證券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