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關于提前還房貸的討論自年初以來便熱度不減,網上反映提前還款難、預約排隊時間長的聲浪漸長,也引起金融監管部門的關注。人民銀行、銀保監會近日就召開部分銀行座談會,要求銀行保障客戶合法權益,改進提升服務質量,按照合同約定做好客戶提前還款服務工作。多家銀行也向分支機構下發通知,要求及時響應客戶還款訴求,加快處理積壓申請,按照合同約定做好提前還款服務。
隨著銀行改進優化提前還款流程,預計提前還款難的輿論風波會很快平息。實際上,目前我國房貸提前還款的規模并不大,有機構分析僅有10%左右的購房者選擇提前償還部分房貸,不過,由于去年底銀行理財收益大降,加之年初以來多地新發放按揭貸款利率進一步降至4%以下,使得一些存量按揭貸款持有人產生心理預期落差,導致年初以來看似“扎堆”的提前還貸潮。
輿論熱度催化下,不排除有借款人心動考慮提前還貸,但做出決定前不妨認真評估下是否真的劃算。在存量房貸中,并非所有貸款都適合提前償還,貸款合同中約定的利率水平、還款方式、剩余期限等因素都會影響到提前還貸的“收益”。比如,由于等額本息還款方式意味著借款人先還的利息多,如果還款周期已近一半,這時提前還款所能節省的利息非常有限,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,可能反而不劃算。
至于在消費貸、經營貸低利率吸引下琢磨“以貸易貸”,則更要慎之又慎。在過去多輪地產“調控-放松”的周期往復中,用消費貸、經營貸提前還房貸的“跑冒滴漏”情況時有發生,在信貸擴張時期,一些銀行、貸款中介會以超低利率、到期滾動續作為賣點兜售消費貸、經營貸,誘導借款人置換貸款,但這背后實質是以承擔資金期限錯配風險為代價的以小博大,遇到信貸政策收緊和金融嚴監管,消費貸、經營貸不再容易到期滾動續作時,一次性結清貸款的壓力便會陡然增大。更重要的是,辦理消費貸、經營貸時借款人須如實提供貸款申請資料,如偽造資料獲得貸款,則涉嫌騙貸,面臨違法風險。
在依法合規情況下,是否提前還款是借款人與銀行按照合同約定的自主選擇行為。強化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,及時響應客戶還款訴求,是銀行做好金融服務的應有之義。不過,從維護銀行體系穩健經營、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宏觀視角看,如何避免貸款套利、推動各類貸款利率更為市場化地順應經濟發展趨勢調整,則是政策層面需要重視的問題。
(文章來源:證券時報網)
標簽: